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联系我们
  家庭教育指导当前位置:首页 > 家庭教育指导
青少年家庭教育讲座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16-02-14 当前点击:1491人次

青少年家庭教育讲座

 

    我们常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最早的教师,讲的就是家庭教育的职责。《三字经》里讲,“养不教,父之过”,强调的就是为人父母的教育责任。

什么是家庭教育?具体内容?

家庭教育,从广义上讲是家庭成员间的相互教育,从狭义上讲就是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未成年子女进行的教育活动。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而不是进行文化知识教育。文化知识教育主要是学校教育教学的主要任务,是教师的强项。养成教育是家长可以达到的教育目标,即家长要着眼于孩子的健康人格培养,促进他们成为一个正真的能够独立生活的人,使他们在这个过程中尽量少走弯路,尽量降低成长的代价。这个教育的过程说简单了实际上就是培养他们良好习惯的过程,孩子的习惯养成了,他们就可以自我约束,自己发展。培养孩子哪些好的习惯呢?主要是道德习惯、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这三大习惯的养成集中起来就可以促进孩子的健康人格形成。

如何对孩子进行养成教育呢?

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

青少年时期是孩子个性发育的一个转折阶段,他们正在告别童年,开始一个崭新的成长和变化时期,身体正急剧的发育,心灵在不断丰富,情绪在激烈波动是青少年的特点。他们正在竭力摆脱童年时期的幼稚状态,向成人过渡,希望家长把他们当大人看待。但是,他们还不具备成年人的心智水平,因此,心理上处于一种非常不稳定、不平衡的状态中,常常出现心理矛盾和心理冲突,被心理学家称为“心理断乳期”、“风暴期”、“动荡期”,实质就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

(一)智力发展显著

青少年由于大脑机能的不断增强,生活空间的不断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不断增多,其认知能力获得长足发展。其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有显著提高,青少年逐步开始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周围事物,有独到见解,喜欢质疑和争辩。

(二)自我意识增强

自我意识是认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个体对自我的认识,或者说是对自我及周围人的关系的认识。个体进入青少年时期,随着对外界认识的不断提高,生活经验的不断积累,开始对自己的内心世界和个性品质方面进行关注和评价,并且凭借这些来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言行。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的自我意识还不稳定,有时对自己评价过高,但耐挫性不高,遇到问题,又会走入另一极端,怯懦自卑,灰心丧气,甚至自暴自弃,但对于周围人给予的评价非常敏感和关注。如何建立起对自己的正确认识,变得自信而强大,是青少年时期常遇到的心理问题。

(三)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青少年时期第二性征的出现,意味着性机能的逐渐成熟,这一变化反映在心理上会引起性意识的觉醒。性意识的觉醒,是青少年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别和两性的关系,同时也带来一些特殊的心理体验,如有的青少年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害羞和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好奇和关注等。

(四)闭锁性与强烈交往的需要

青少年自尊心强,思想情感不轻易向他人吐露,如果长辈不能正确对待,他们极易造成心理上的闭锁性,这种闭锁性导致他们与父母、师长及交往熟悉的人之间产生距离,由于缺乏倾诉,产生一种孤独感,但内心又渴望交往。

(五)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

一方面青少年强烈要求自作主张,竭力摆脱家长的管束,在思想言行各方面都表现出极大地独立性,表现心理的“断乳”,然而另一方面,他们对父母、成人及长辈又存在较多的依赖性,因为青少年阅历还不够丰富,面对陌生或复杂环境时,往往缺乏信心,难做决断。同时,在经济上大多还靠父母,对家庭的依赖作为一种惯性影响依然存在,青少年要摆脱这种影响并非易事。

其次,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 培养孩子良好的睡眠习惯。良好的睡眠不仅有利于孩子的身体健康,而且有利于增进他们的记忆力,更有利于他们学习、思维及保持良好的情绪。专家指出,青少年的标准睡眠时间是8-9个小时。长期睡眠不足会影响人体的一些重要器官的自我调理,造成器官慢性损伤、免疫力下降、营养物质大量消耗等。好的睡眠习惯就是早睡早起,上床就能入睡等,家长应教育孩子克服不良睡眠习惯如熬夜、睡前看带刺激性的影视剧等。

2. 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目前,青少年普遍存在许多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边看电视边吃饭,过多嚼食口香糖或润喉片,过分偏食肉类或蔬菜,把零食当正餐,用饮料代替饮水,过多吃烧烤或油炸食品等。因此,父母要教育子女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即饮食要规律,三餐定时定量,吃饭细嚼慢咽,主副食搭配合理,尽量多吃一些蔬菜,要吃好早餐,保证每天充足饮水,忌暴饮暴食、忌食垃圾食品等。同时,注意防止孩子吸烟、饮酒。

3. 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良好的卫生习惯是身体健康的必要条件。家长应让孩子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外出回家、吃东西前、饭前、便后洗手,睡前洗脚的习惯等。注意让孩子改掉一些不好的卫生习惯,如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还要提醒孩子注意用眼卫生,做好眼保健操,视力不良要及时配镜。

第三、指导孩子学会学习。即帮助孩子进行自主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1. 培养学习习惯。有许多学生进入初中后,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学习计划的制定、学习时间的安排、学习的主动性和进取心等,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是每位家长都可以做到的。家长要改变对小学生的教育方式,重点放在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的培养上。让他们知道学习时间和其他时间的合理分配,学习时专心致志,对各科的提前预习,对新知识的巩固与强化等。

2. 设法改进孩子的学习方法。中学生学习成绩上不去的重要原因是学不得法,通俗的说下功夫不少,收获不够显著。这时家长可给予学法指导,如果家长没有这方面的能力可以和学校教师取得联系,让教师加强这方面的点拨,还可以观看一些学法指导的光碟或影片,进行自学。

第四、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养成教育。

1. 在做事中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让孩子意识到有些事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自己做。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培养他们对家庭的责任心。鼓励孩子勇敢的承担责任,不要让他逃避、推卸责任。要求孩子勇于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不论孩子有什么样的过失,只要他具备承担责任的能力就要让他去勇敢的面对,不能由大人越俎代庖。

2. 教育孩子心中有爱,懂得感恩。感恩是一种文明,是一种品德。拥有感恩的心,孩子才懂得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帮助他人。拥有感恩的心,才能学会包容、赢得真爱,赢得友谊,拥有快乐,拥有幸福。不知感恩只能让人变得自私、狭隘、不知廉耻。因此,父母应要求孩子主动关心老人、病人和比自己小的孩子。父母生病时,让孩子照顾父母,让孩子记住父母的生日,鼓励孩子给父母送上一份生日礼物。对孩子感恩的习惯要给以鼓励和支持。当孩子向父母表示“您辛苦了”的时候,父母往往说“你把书读好就行了”,这就把孩子自发的感恩之心给扼杀掉了。

家庭教育的方法:

1. 学会与孩子沟通:

 要“蹲下身来”看孩子。家长习惯从自身的角度看孩子,而成人的眼光和中学生的眼光实际上是两回事。在父母眼中,有些事是无聊的,但孩子却认为是很有趣的;有些事是很复杂的,孩子却认为是很简单的。如早恋问题,不少家长就感到神秘甚至危险,可孩子却不以为然,觉得很单纯很平常。因此,父母要“蹲下身来”,调整视角,用心去体会孩子在某种情境中会怎样思考、行事。这样就会产生宽容和体谅,父母便能比较多的理解孩子的各种行为背后的原因,与孩子沟通才会多一些共同的语言。

用平等的眼光看孩子。沟通是心与心的交融,不是家长高高在上的高压,有些家长从沟通开始就缺乏平等对待的气度和态度,说起话来呵斥,满口命令式的语言,这实际上不是沟通是训话,孩子是不会接受的。

用未来的眼光看孩子。对待孩子成长中的失误或不足,父母在沟通时应接受孩子的现状,看到他们的不完美,不完美才有追求完美的动机。把孩子放到发展的动态之中看待,对他们永远抱有希望,沟通才会有好的效果。(一个母亲的故事)

2. 学会批评和惩罚孩子。

批评和惩罚是家庭教育中常用的方法,它在孩子成长中起着重要的教育作用。

批评要做到客观准确。批评孩子之前,父母要做好充分的前期调查和思想准备,包括搞清楚孩子做了什么,为什么那样做,孩子的失误在什么地方,孩子怎么才能避免重蹈覆辙。批评往往是对孩子做错的某一件事情而言,需要就事论事,让孩子知道父母批评的是自己做事不恰当,而不是对人的否定。

批评要入情入理。批评孩子要摆事实讲道理,批评是和孩子的娓娓谈心,入情入理是批评的原则。批评孩子不能把孩子的失误夸大化,去渲染问题的严重性,只有入情入理的批评才会有效果。如孩子踢足球不小心把学校玻璃损坏了,不是刻意损坏公物的行为,就不能说孩子的公德意识差。

批评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批评孩子时,要特别注意语言的表达。有的父母批评言语带有很浓厚的火药味,充满了对孩子的对抗和敌意,有的批评语言尖酸刻薄,伤害孩子的自尊。批评任何时候都不是情绪的宣泄,不是对孩子人格的攻击。“你怎么搞的?”“你太令我失望了!”“你呀,没治了!”此类言语不是批评性的话语,应当禁用。

批评要及时。批评孩子一定要及时。时过境迁之后,再去批评,孩子往往一头雾水,还觉得父母是“秋后算账”。

惩罚不是体罚。惩罚是通过减去孩子喜爱的东西或增强他不喜欢的东西来纠正他的过错行为。其目的是在于让孩子知道,他要为所作的不被认可的行为付出代价,以杜绝或减少此类行为的发生。体罚则是对孩子带有身心伤害的、被法律明令严禁的行为。

3. 学会表扬和奖励孩子。

表扬孩子要做到真诚。表扬绝不是不顾事实的、虚伪的奉承或盲目的迎合。表扬要建立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孩子有了优点,取得了成绩才可以表扬。在孩子的家庭教育中,存在一种值得注意的现象,有的家长盲目相信“好孩子是跨出来的”观点,滥用表扬这一手段。滥用表扬,孩子会感到获得表扬很容易,他会不珍惜表扬。尤其是家长为讨好孩子滥用表扬结果会更糟。孩子是敏感的,他们能从表扬中判断出父母是真诚的还是虚伪的。

表扬孩子要做到准确。不准确的表扬有很多表现形式,如过分放大或过分缩小。举个例子来说,孩子为了参加航模比赛花了几个月时间制作出了精美的航模,把作品呈现给爸爸看是,爸爸轻描淡写的说了句“唔,不错”,就不吱声了。这就是缩小表扬,是缺乏力度的吝啬的表扬,孩子会感到委屈。反之,孩子轻而易举的完成了一件事,父母过度表扬,拔得很高,也达不到表扬的效果。

表扬要具体。表扬不仅要真诚、准确,还要具体。模棱两可的表扬,含含糊糊的态度,这种笼统化、模糊化的表扬,显得缺乏信息含量。愈是具体,孩子就会知道父母喜欢的肯定的是自己的哪方面的品质。

奖励要做到有效果。奖励孩子首先要搞清楚哪种奖励对孩子有效果。有的孩子喜欢精神性奖励,有的喜欢物质性奖励或活动性奖励。奖励一般有消费性的(如孩子喜欢的食品)、活动性的(如看电影、电视、旅游、逛街等)、拥有性的(如唱片、小狗小猫、文具、乐器等)、操作性的(如滑冰鞋、篮球、足球等)、社会性奖励(如语言赞美、对他微笑、与他聊天等)搞清楚奖励的类型并善于利用,奖励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首 页 | 关于扬帆 | 新闻动态 | 督导业务 | 社会组织评估 | 社区志愿服务集 | 青少年社会工作平台 | 联系我们

Copyright @ 2015 扬帆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s 苏ICP备16003312号-1  
地址:扬子江北路306-2号(石桥社区服务中心二楼) 电话:0514-89898808 地址:国庆路扬州公益园二楼 电话:0514-80831885